为什么要对“AI文”说“不”?
栏目: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8-23
PG电子模拟器设计公司, AIGC即“生成式人工智能”,“AIGC检测服务系统”是指以文本为检测对象,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,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,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。  目前,华东师范大学的传播学院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已经在试点,要求学生规范使用AIGC。比如,传播学院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要遵守AIGC开发者使用法规;符合学术道德规范;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;对AIG

  AIGC即“生成式人工智能”,“AIGC检测服务系统”是指以文本为检测对象,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,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,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。

  目前,华东师范大学的传播学院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已经在试点,要求学生规范使用AIGC。比如,传播学院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要遵守AIGC开发者使用法规;符合学术道德规范;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;对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必要自查;遵循学科相关AIGC使用规定;遵守教师课程要求。

  此外,该校研究生院正在牵头制定学生规范使用AIGC的指南,此举也是提醒学生对生成内容自查,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与能力。与此同时,目前市场已推出了针对毕业论文使用AI工具的查重工具,如知网便附带有AIGC检测服务系统,可快速识别疑似AI生成内容。

  在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小王看来,AI工具是个好辅助,对她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起到了很大帮助,“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动辄大几十个,如果你一个一个改格式会非常烦。”同时,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,小王的思维难免有枯竭之处,这时候她会将自己写的词句输入给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AI,向它下达指令,让它帮忙润色,看看是否能从中得到启发。

  小严是沪上一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,在AI工具使用上,也有与小王类似的操作和想法,只是使用方法不同:“我想要画某个东西,但是我找不到资料或合适的构图,我就会对AI详细描述我想画一个什么样的东西,它会提供很多图。”随后小严会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图进行参考,观察它的配色和元素,从中获取灵感。

  “我的导师很赞同我们使用AI作为辅助工具。”小严回忆说,因为目前广告设计面临“设计危机”,如今市场上许多公司已使用AI作为辅助调整图画设计,如果拒绝使用AI,等同于拒绝市场,“科技不断发展,既然已往前走,便要顺应时代。”但小严的导师也强调,绝不赞成学生在毕业论文使用AI,这对毕业设计而言是偷懒,同时也不利于毕业生信誉。

  宋同学是个理科生,专业为软件工程,她形容AI写的代码为“牛头不对马嘴”,即写一段可以,但要程序跑起来几乎不可能。她回忆,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预答辩前,有位同学使用了AI工具完成文章,写得太过粗糙,当场被老师认出,狠批一顿叫他重写。

  社交媒体上也有热帖指出,用AI工具写出的论文很容易看出来。AI会编造根本没有出处的参考文献,搜索引擎根本搜索不到。还有本科生博主晒出了用GPT完成论文初稿后AIGC查重率达96%的“血的教训”。

  不仅是文本,当作为艺术设计工具时,AI同样不是万能的。据小严回忆,一次课程作业中,导师希望他们使用AI工具创作一组反映人的心理问题的图画。他们采用的设计元素是具有毛绒质感的拳击柱,想要传达温暖的氛围。而AI生成的图像虽然具有一定的毛绒质感,图像背景却过于复杂,和最初设想南辕北辙,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调整,更不用说应用于体量更大、内容更复杂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。

  “AI其实蛮笨的。”小王笑着调侃道。目前,AI工具无法处理高达七八万字的毕业论文字数体量。“它编造不了体量这么大的论文,到后面就胡言乱语。”她所用的AI工具算力有限,24小时内只能用有限次数,一旦知识内容超过AI能处理的范围,它就会表示自己并不知晓,进入卡顿状态。换言之,AI工具只能用于简单润色或资料查询,而不可能真的完全帮人写完毕业论文。

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副院长周葆华认为,学位论文是人的学术创造性活动,需要理论创新、一手资料的实地收集等,AI目前都是很难做到的,因此,还是把它定位在一个辅助性的角色,比如进行语言的翻译、文字资料的初步梳理等,同时需在实践中逐步建立、完善这方面的规范。

  “学位论文包括其他学术论文,都强调作者的原创性,所以,从学术规范、原创性的角度来讲,其实也不能依赖生成式AI的使用,主体不可能也不应该由AI生成,因为生成式AI的背后是根据以往人类知识和数据的积累,所产生的概率性结果。”周葆华认为,从核心原则上来讲,应保持论文的原创性,同时对他人和以往成果、版权等应给予以尊重,这是重要的边界;另外从规范性角度来说,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应用到AI作为辅助,也应当有清晰的标注和说明。

  论文要经受原创性的检验,论文的创新不是简单的重组、拼凑式的“混搭”。周葆华相信,有质量的学术论文写作想要依赖AI本身也不现实。

 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严宇鸣认为,AI技术的运用在未来只会越来越普及,学校对于学生提交作业、论文的质量评定尤其是辨识其原创性的难度将会更大,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,要在“育”字上做文章,让同学们使用有“度”。

  “AI直接生成文本其实只是一种技术更新,同学们更往前就是采用‘复制粘贴’办法,在作业中拼贴材料,现在无非是将这个步骤更加人工智能化了,可以直接生成文本了。”严宇鸣认为,与其“堵”不如“科学引导”。面对学生专业学科毕业论文,使用还是不使用AI的正确态度不在于一定要有学校明文通知,做出禁止性规定,而是更紧要地在教育层面树立正确价值观,鼓励同学们在技术上去尝试和拥抱AI,但也要充分意识到进行自我思想表达的崇高意义,杜绝对于AI生成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的简单依赖或盲目使用。

  严宇鸣相信,端正了思想,对AI的审慎应用就会成为内心的自觉。不然,仅从规则层面硬性规定而不触及灵魂,学生也总能想到一些“反制”或者打擦边球办法。他还提醒,特别是学位论文,导师更要强调过程性辅导,这亦是有效避免AI代写的方式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
本文由:PG电子模拟器设计公司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