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媒体投稿十问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08-18
PG电子模拟器设计公司, 通讯员采写稿件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获得新闻媒体的刊登。因此,当一个通讯员有了一定的采写实践之后,要成功迈出下一步,就看会不会向媒体投稿了。会投稿者,会使稿子各得其所,命中率不断提高;不会投稿者,费劲不讨好,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刊稿“零的突破”,还会挫伤通讯员的采写积极性。那么,作为初学写作者,应该怎样高效率地向媒体投稿呢?这里,我就结合通讯员们在投稿中的困惑,谈一谈如何向媒体投稿的问题。  在投稿问

  通讯员采写稿件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获得新闻媒体的刊登。因此,当一个通讯员有了一定的采写实践之后,要成功迈出下一步,就看会不会向媒体投稿了。会投稿者,会使稿子各得其所,命中率不断提高;不会投稿者,费劲不讨好,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刊稿“零的突破”,还会挫伤通讯员的采写积极性。那么,作为初学写作者,应该怎样高效率地向媒体投稿呢?这里,我就结合通讯员们在投稿中的困惑,谈一谈如何向媒体投稿的问题。

  在投稿问题上,往往有两种倾向。一种是:只管埋头写,从不敢迈出投稿这一步;另一种是:写了就投,“有枣无枣打三竿”,把希望寄托在“碰运气”上。这两种指导思想我都不支持。第一种,把登稿看得过于神圣,“难于上青天”,对登稿缺乏信心和勇气,这样,写稿往往“偷偷摸摸”,羞于见人,更不敢轻易把稿子寄给编辑。可以断定,一个从不敢把稿子寄给媒体编辑的人,是绝不会实现登稿“零的突破”的。因此,在这个问题上,通讯员不妨胆子大一点,不要怕稿子质量低,要知道,“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”嘛,只有把稿子投出去,才有被刊登的希望。但是,不管稿子有几分胜算,有了稿子就向媒体寄发,完全靠“碰”来侥幸取胜,甚至连发几十篇稿件不见刊登也“积极性”不减,这也是不可取的。从我们收到的通讯员的稿件来看,有的人连教材还没看几页就匆匆发稿,有的人连什么是消息、什么是通讯都懵里懵懂,就把自己“四不像”的稿件发给媒体编辑,还有的竟不顾错别字连篇,将“难以见人”的半成品发给编辑,这不仅不会给你带来“瞎猫碰见死老鼠”的幸运,还会在编辑眼里自损形象,甚至造成“发稿越多越难难以给编辑留下好印象”的恶性循环。由此看来,作为初学写作者,还是要把握住这样的发稿原则:第一,要勇敢。经过一番读书和采写实践,对自己的稿件有了几分自信之后,就要勇敢地将自己的“处女作”发给媒体编辑;第二,要慎重。投稿不能靠“碰运气”,决不把连自己也不认可的稿子稀里糊涂发给编辑,起码自己得对自己的稿子有几分自信和把握之后,再把稿子发出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任何人投稿,都不希望编辑对自己的稿子只扫两眼就丢进垃圾筐,而希望编辑重视自己的稿子,在编辑心里留下较深的印象。然而,你要知道,只有你尊重编辑,编辑才会善待你的稿子。据我们所知,有的学员写稿漫不经心,甚至随随便便,大有支应差事之嫌。如有的作者的稿子既不打印,也不用稿纸誊清,只用巴掌一块纸片随便写几行字就寄给编辑了,甚至从日记本上撕下一页来就当稿件寄来了,如此这般,你让编辑怎么想?还有的人写完稿子,连检查和修改这个步骤都不走,结果呢,文理不通,卷面潦草,错别字连篇,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也频频出错,这怎么能让编辑看得下去呢?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当然,也确有编辑偶尔“看走眼”和“不识货”的时候。特别是在同类稿子频频出现的时候,编辑也会偶尔犯“经验主义”错误,只看看标题就将稿子判了“死刑”。那么作为初学新闻写作的投稿者,应该怎样加深编辑对自己稿子的印象,避免编辑的“误判”呢?其一,按照发稿要求,寄给编辑的稿子一定要字迹清晰、卷面整洁;其二,在可能的情况下,事先用电话向编辑汇报一下你的采写打算,征求一下编辑对你的采写题材、稿件主题的意见,尔后再把稿子寄出;其三,如果你与编辑是初次交往,不妨在你发给编辑稿子时,在稿子前面为编辑写一封信,除了向编辑介绍你的身份、住址、所在单位之外,还要郑重其事向编辑介绍一下你的稿子的写作缘起、主题和写作亮点,以加深编辑对你的稿子的了解,引起对你的稿件的重视,进而激发编辑的“编发欲”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在投稿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编辑打电话来让自己修改稿子的事儿。按说,这是件好事,然而,有些通讯员偏偏“犟”得很,只强调自己的稿子“正确”的一面,无端指责编辑“不了解情况乱指挥”,不肯按照或不愿完全按照编辑的意图修改稿件,结果,眼看到嘴的“肥肉”却轻易“擦嘴而过”,一篇本可发布的稿件却夭折在摇篮里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建议大家还是将自己的思路打开一些,凡事不能钻“牛角尖”,不能认为稿子“只能这样写”而“不能那样写”。要知道,即使同一个题材,一百个人写就有一百个写法,从这个角度看,世界上少有“不能修改的稿件”。编辑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或版面的需要来选择稿件的,他提出的修改意见,尽管有其主观性和片面性,可总是正确的意见占主导的,因此,你一定要冷静对待、慎重考虑编辑的修改意见,特别要站在编辑和宣传大局的角度考虑稿子的修改,要勇于放下自己的偏执,善于理解编辑的修改意图,竭尽全力将稿子修改好。当然,修改稿子也是要讲原则的。对于不顾事实、“强扭角度”、添油加醋的修改要求,自己也应坚持真理,据理力争,严防因“违心修改”,造成“稿子见了报,事实不对号,内容失实乱编造”的现象。

  pg电子平台

 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:“只要多写多寄,总有会感动编辑的!”究竟怎样看待这句话呢?我们认为,一方面,编辑也是人,也是有思想、有感情、有同情心的,常与通讯员交往(尽管多是不见面的),难免“日久生情”。特别是许多编辑也是从基层通讯员的岗位走过来的,对初学写作者自然而然有一种理解和同情之心。当他们看到某个作者的稿子不断发来却久久难以发表时,其感动、感叹和同情之心也会油然而生。于是,当发现稿子中有一丝“光点”时,就千方百计予以挽救乃至“照顾”:或精于加工润色,或亲自指导修改,或与作者联系“另起炉灶”,直到达到发表水平为止。然而,你要看到,这种因“感动”编辑而受到“特殊照顾”的情况是不多的。编辑大都是“只认稿子不认人”的,作者只凭“多写多发”是难于“感动编辑的;即使偶尔感动了一回编辑,使稿子得以“侥幸”发表,那这样的“侥幸”能“一而再再而三”地重复吗?再说,哪个编辑不愿编发既省事又质量高的稿子,而愿意迁就只有费事加工才能发表的稿子呢?从作者的角度看,你能永远依靠编辑的“照顾”吗?编辑的“感动”和对你的“关照”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吗?由此可见,我们只能对编辑的偶尔的感动和由此而有的“照顾”备加珍惜,并由此化为向上的动力,而不可将自己的成长进步完全寄托在编辑的“照顾”上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稿子写好经自我检查无误之后,基本上就可以向媒体发稿了。但在发稿前,还要最后办两件事儿。一是将写好的稿子同当事人、单位领导和政治机关“三见面”,请他们对稿件的事实和写法等提出意见,尔后择其认为合理的意见虚心修改自己的稿件,最后请县团级政治部门签署“内容属实”的字样并盖上公章。如所在基层单位距离政治部门较远,为确保稿件的时效性,可由本单位的主要领导签名盖章,但要说明具体情况。如果你是发传真稿或电子邮件,可将有领导签字和盖有公章的稿件如实传走。如果稿件属于理论性或文艺创作性质的,可以不经审阅盖章,文责自负就是。专门写给老师的作业(稿件),作为采写练习,且不想在报刊公开发表的稿件,也不必请领导签名盖章。另外,稿件一般不要一稿两投,如果稿件投到两个以上媒体,稿件上一定要向编辑说明。稿件除约稿外,一般不要发给编辑个人,以免恰逢编辑出差或休假,造成延误。对于被编辑“枪毙”的稿子,还有修改价值或改寄其他报刊吗?

  一般来说,被编辑明确表示“不用”的稿子,单凭你改寄他处,其起死回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,暂且丢弃一边改写另外的稿件是为上策。但也不可一概而论,有些内容的稿子也可经过技术处理再寄往媒体。譬如,有的稿子因失去时效,那就不妨再寻找新的新闻由头,择机再寄;有的稿子因角度老套而被弃,但稿子中的例子如果过硬,那就不妨将例子移植到另外的稿子中;有的稿子因不适合某个报刊,也可考虑改寄其他报刊。这里需要明确:改寄其他报刊时,一定要考虑人家的报刊特点和内容需求,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,可打个电话问问人家是否需要,不能盲目地、原封不动地甚至带着原来邮寄的痕迹寄给地方媒体。在对待“退回稿件”这个问题上,既要尊重自己的劳动,尽量使稿子派上用场,不要让稿子轻易作废;另一方面,也不要过分敝帚自珍,该亲手毙掉的也不必过于手软。

  稿子写好后,好比自己的闺女终于长大了一样,就要给它找个好“婆家”(即欣然接受它的媒体)。这可不能依靠女儿“自己随便找婆家”,就得自己“一手包办”了。据我们的经验,这个“包办”要掌握三个原则。一是:要门当户对。所谓“门当户对”就是“适销对路”。要知道,从某个意义上讲,“需要就是质量”。你写的稿子人家不需要,你稿子再好也白搭。正如搞对象,你长得再好,人家看不上你也是枉然。当你想将稿子寄给某一媒体的时候,就要看看人家的版面上、栏目中有无你的稿子中的相关或“沾边”的内容,想想有没有被采用的可能;如果结论是否定的,就不要盲目投寄了。好比你将一篇关于退休干部活动的报道寄给青年报刊,这就是不门当户对了。还有一种门当户对是按写作水平来衡量,你本来是初学写作者,却偏偏不从小报小刊开始投寄,第一次投稿就选人民日报,这也不能算门当户对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二是:要有的放矢。这个“有的放矢”最好从采写稿件前就有这个意识。如,你要写一篇什么稿件,动笔前就要考虑此稿写成后要向哪个报刊投发,甚至想到向哪个报的哪个版面、哪个栏目投发。如果事先没有想好,就得在稿子完成后冷静考虑一下要投向哪家媒体:是投往军队内部媒体(如战区或军兵种报纸),还是投往军队公开发行报刊(如报、中国国防报等)?是投往中央级大报,还是投往地方媒体,甚或当地小报?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一番,以求箭发靶中,提高稿件的命中率。三是:要对号入座。如果你能更清楚了解各个媒体的底细,就要进行“精确瞄准”,力求“弹不虚发”。比方你要向军报投稿,就要了报的总体和各版的版面构成,哪个版面有哪些栏目,某个栏目由哪个部(室)、组和哪几个编辑经营,当你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时,心中也便有了底。当然不是要你一定要将稿子寄给分管这个版面或栏目的责任编辑,而是说今后一旦需要与编辑取得联系或查你的稿子的下落时,不至于抓瞎。总之,要做到以上三点,就要经常通过读报,了解各媒体的情况,方便时也不排除跑跑附近的媒体,以加深印象,了解需求,以便确定你的重点投稿对象。

  稿子寄给媒体后,谁都希望尽快在媒体发表。然而,稿件从编辑到刊登要有个过程,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快。由于来稿较多,而编辑人手较少,因此编辑部一般不退稿,多数作者也不会迅速得到编辑部的回音。要不要去电话询问一下呢?如果不是约稿,而是一般的自发投稿,编辑不会记住所有的来稿的,也包括你的稿件,因此,不查也罢。据我们所知,多数编辑是不大希望作者打电话追问稿子的下落的;确实需要查问一下的重要稿件,也不妨按照稿件的可能去向,打电话向有关编辑问问稿子的情况。询问时,要有礼貌和耐心,先向编辑汇报一下你已寄稿子的内容和形式,再向编辑汇报你的稿子的寄出时间和寄达的版面、编辑,如果编辑没收到稿件,但人家感兴趣,你不妨再寄(传)一份;如编辑对你的稿子不大满意,就不必“一追到底”或“逼”编辑“就范”了,这时,你不妨问问编辑急需什么样的稿件,写法上有何特别要求等;编辑如有时间,你还可乘此机会,简要向编辑汇报一两个你手中掌握的新闻线索,对于编辑感兴趣的线索,你要当面向编辑表态承诺,并立即投入采写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当编辑了解你的新闻写作能力之后,有时就可能向你约稿。对待编辑的约稿,特别是第一次约稿,你一定要积极慎重地等待。

  概括来看,需要把握三条原则:第一,要全面深刻了解编辑的意图。当你对编辑的意图不甚了解时,要勇敢发问,如稿件的题材、体裁、字数、完成时间等要求,一定要问清,以保证按时、保质保量完成约稿任务。要知道,应对编辑的约稿,是你在编辑心中甚至在某个媒体中获得信任的大好时机,一定抓住这一时机,不使编辑失望。第二,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务。采写过程中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积累和才华,既胆大,又心细;既有主见,又能广泛征求同行和领导的意见。新闻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,要及时向编辑请示汇报;如果有与编辑相左的意见也可谦逊并毫无保留地提出来,以便求得编辑的理解和支持,使你按编辑意图和要求完成稿件。第三,要敢于挑战自己。如果对编辑的写作要求难以完成,与其谦虚推辞,不如勇敢应承下来。譬如,编辑约你写一篇小评论,如你过去没有写过小评论,你当然可以推辞,但也有另一种回应,那就是答应编辑“试试看”。因为这是挑战自我、突破难关的绝好机会。这样,你便可以有一个向未知领域挺近和锻炼的机会。如果在大家的帮助和在编辑的指导下,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任务,这将对你的写作是一个突破,并会影响你一辈子。即使采写失败,由此而获得的教训也许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。因此,在完成编辑约稿任务的过程中,一定不要放弃这一挑战和历练的机会。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  万事开头难,投稿也是一样,写了大量稿件而屡投屡败的情况并不罕见。究竟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投稿的失败呢?

  其一:坚持就是胜利。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由失败到胜利的转变,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。只要你刻苦学习,大胆去闯,勇于钻研,顽强坚持,就一定会实现刊稿“零的突破”。其二:可以改弦易辙。就是承认“不行”,另作选择。人有追求有理想是可贵的,而有时候,果断放弃追求和理想,另走它路,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。在这个问题上,你完全可以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,经过几番打拼之后,再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,做出正确的选择,不必长期纠结和犹豫不决。其三:冷静找一找失败的原因。当你经过努力,写了几十篇乃至上百篇稿子还没有一篇见诸报端时,就不要再埋头写、盲目投了,就要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了:究竟是主题没提炼好,还是角度不够新?究竟是例子不典型还是经验没普遍性?究竟是写法不对路还是文字不过关?究竟是新闻事实过时了还是题材雷同老化了?如此等等。如果你一时得不出结论,那就请领导、新闻干事、老报道员帮你会会诊,号号脉,尔后经过你的综合分析,找到稿件屡投屡不中的主要原因所在,最后有针对性地自定几条改进的办法。这样的思考将是你走出困境的指路明灯和转折点。要相信:只要“再坚持一下”,总会成功的;纵然失败,再作放弃的打算不迟,“出水再看两腿泥”嘛!(老记说事微信号:laojiss2017)


本文由:PG电子模拟器设计公司提供